:::

中心簡介

:::

3.研發團隊

 

       有鑑於反思能力是經驗學習的基礎,應成為醫學生必備的能力之一,臺北醫學大學於95年度起操作反思寫作融入大一大二的通識課程,陸續發展反思寫作融入必選修的經典閱讀課程,協助學生掌握反思寫作這個學習工具,並給予結構化的書寫引導,為學生的反思能力奠基;後來進一步發展藝術實作與反思並重的覺察力訓練課群,培養學生行動中的反思力;並將反思寫作融入行動/問題解決導向課程及服務學習課程中,深化學生行動後的反思能力。100年度開始,將反思教學擴及高年級的專業課程中,發展臨床實習人文反思及臨床技術反思教學等教學模式。為進一步深化與推廣本校反思寫作教學,歷經102年度的籌備醞釀,翌年正式成立「反思寫作中心」,以整合本校跨院師資、共同發展本校特色教學為目標,並肩負以下幾項任務:(1)理論研究、(2)教學模式研發、(3)師資及助理培訓、(4)校內外教育推廣的工作。因就反思寫作中心的發展進程,遂也催生出跨院、跨校、跨域的教學研發團隊:「經典閱讀與反思」教學研發團隊、「藝術實作與反思」教學研發團隊、「臨床人文反思」教學研發團隊、「技術與反思」教學研發團隊。

「經典閱讀與反思」教學研發團隊

       
       臺北醫學大通識教育中心自96年以來正式經營以「以單一文化經典為教材」、「活化經典的課程設計」、「小班教學的學習規畫」、「融入反思寫作的書寫訓練」及「落實課程發展」的「經典閱讀課程」作為通識教育的核心課程,本中心所開設的經典閱讀課程教師,皆參與反思寫作教學。


        

團隊成員
開設課程
連絡方式
專/兼
林文琪
莊子與後現代哲學

老子新解
古琴與哲學實踐(樂記)
宗教禮俗與生命關懷(禮記)
專任
高美英
社會分工論
專任
陳重仁
醫療與文化-傅柯選讀
兼任
林維杰
真理與方法
柏拉圖對話錄選讀
己離職
兼任
邱佳慧
論語與現代社會
史記與歷史人物評析
專任
蘇星宇
易經與人生
己離職
兼任
王實之
《共產黨宣言》與社會主義
己離職
專任
范代希
《第二性》與性別研究
己離職
專任
林彥妤
夢的解析
兼任
陳逸根
山海經與神話
紅樓夢賞析
兼任
朱祖德
三國演義
己離職
兼任
劉玉華
《金瓶梅》與情愛關係探討
專任
陳瑞玲
水滸傳品讀
專任
張國城
《共產黨宣言》與社會主義
孟子與現代政治社會
專任
英家銘
九章算術與東亞文明中的數學傳統
西方文化中的數學
己離職
專任
黃培青
《詩經》的世界
西遊記
己離職
專任
程玉凰
《詩經》的世界
己離職
兼任
韓德彥
三國演義
專任
鄭穎
紅樓夢賞析
兼任
簡士捷
希臘羅馬神話
兼任
謝宗宜
柏拉圖對話錄選讀
兼任
張勻翔
荀子與德行倫理學
兼任
黃裕宜
《韓非子》與法哲學
兼任
唐功培
柏拉圖對話錄選讀
真理與方法
專任
周昭廷
認知科學經典英文閱讀
專任
張錫輝
西遊記
《詩經》的世界
專任


「藝術實作與反思」教學研發團隊

         在我們的教育中偏重在獲取有關外界知識和技巧的學習,相對地不重視有關內在自我知識能力的學習,使得學生以為學習就是面對書本,重複書本所傳遞知識的活動,長此以往,造成學生習於處理紙本資料,卻缺乏與他人和世界進行具體互動的經驗,更不擅面對自己的感官知覺、身體經驗、情緒變化、感受與思考等經驗。為了改善前述的教學現況,特發展藝術實作與反思並重的課程,協助學生開發感官知覺,身體知覺,行動中的反思,身體學習能能力及自我調節的能力等。


 
團隊成員
基本資料
林文琪
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學術專長:美學、身體哲學、禮學、道家哲學
教學任務:發展教學理論、課程研發、教學規畫、身體書寫規畫、協同理論教學、教學研究
陳偉誠
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學術專長:臺灣劇場美學、肢體開發與自我探索、情緒表達與表演、東方肢體美學、東方肢體美學
教學任務:課程研發、教學規畫、藝術實作教學
蒲浩明
中國文化大學美術學系 兼任副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
教學任務:教學規畫、藝術實作教學
 
容淑華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副教授 兼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
學術專長:教育劇場、劇場社會學與社群研究、藝術方法學、劇場空間美學
教學任務:課程研發、教學規畫、藝術實作教學
李楓
古琴演奏家
教學任務:教學規畫、藝術實作教學
陳玉秀
中國文化大學體育系教授
教學任務:教學規畫、藝術實作教學
李宜芳
中國文化大學技擊運動暨國術系副教授
教學任務:課程研發、教學規畫、藝術實作教學

「臨床人文反思」教學研發團隊

       反思可以幫助醫療人員檢視自己的信念與價值、處理自己的情感、做困難的實證決斷、解決人際衝突、執行臨床技能及發現自我價值,反思已被列為醫學生必備的專業能力之一。本校於2006年開始在通識教育中心行動學習課程及教育經典閱讀課程中嘗試融入反思寫作的教學模式,於2008年決定於必選修的經典閱讀課程中全面融入反思寫作。為營造更全面的反思教學環境,故進而透過跨學院的合作,進行臨床人文反思教學之研發。



團隊成員
基本資料
張念中
醫學系內科學科教授
學術領域:心血管醫學、醫學倫理、溝通技巧、醫學法律
教學任務:主授教師、學模式研發、臨床討論
陳建宇
醫學系麻醉學科助理教授
學術專長:醫學倫理、臨床倫理、生命倫理、麻醉學、醫學教育、醫學倫理教育、醫學專業素養
教學任務:課程研發、教學規畫、技術教學
林文琪
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學術專長:美學、身體哲學、禮學、道家哲學
教學任務:教學模式研發、反思作業規畫、臨床討論
何建志
醫學人文研究所副教授
學術專長:生命倫理學、醫學倫理、生物科技法、醫療法律
教學任務:臨床討論
唐功培
醫學教育暨人文學科 助理教授
學術專長:華德福教育、跨科際教育、合作學習表現評估、醫學人文教育研究
教學任務:臨床討論、學模式研發
張秀如
護理學系教授 兼學務長
學術專長:兒童青少年憂鬱及自殺、內外科病人心理困擾、研究工具發展、團體治療、癌症心理學
教學任務:主授教師、學模式研發、臨床討論
曾櫻枝
高齡健康管理學系 助理教授
學術專長:神經護理、高齡健康照護、認知與步態
教學任務:臨床討論
黃惠娟
護理學系 助理教授
學術專長:健康促進、慢性病心理健康照護
教學任務:主授教師、學模式研發、臨床討論
江玲玲
呼吸治療學系副教授
學術專長:臨床呼吸生理、居家呼吸照護、心肺復原治療,長期呼吸照護、基礎呼吸治療
教學任務:課程研發、教學規畫、技術教學
楊幼蘭
呼吸治療學系助理教授
學術專長:呼吸生理、呼吸治療
教學任務:課程研發、教學規畫、技術教學

「技術與反思」教學研發團隊

       反思可以幫助醫療人員在技術學習上,不再只是依照標準化程序(SOP)或規則(maxims)去操作,而能從新手邁向專家的精熟發展過程,內化為個人身體化的實踐智慧。僅就標準化程序或規則的示範及講授,若無實作的配合,很容易導向操作流程認知性的掌握(know that),或僅止於認知地知道如何操作(know how)的標準化流程;為了落實技能學習的脈絡化,避免技術學習的僵化和機械化,擬在技能教學中融入身體化的敘事(戲劇),將學校的技能教學導入情境化的、敘事的想像以及戲劇化、身體化的演練,將技能的習得從Having的狀態轉向Being的狀態。

團隊成員
基本資料
林文琪
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學術專長:美學、身體哲學、禮學、道家哲學
教學任務:發展教學理論、課程研發、教學規畫、身體書寫規畫、協同理論教學、教學研究
陳建宇
醫學系麻醉學科助理教授
學術專長:醫學倫理、臨床倫理、生命倫理、麻醉學、醫學教育、醫學倫理教育、醫學專業素養
教學任務:課程研發、教學規畫、技術教學
吳建志
泌尿學科副教授、臨床技能中心主任、醫學教育暨人文學科主任、醫學模擬教育中心主任
學術專長:男性醫學
教學任務:課程研發、教學規畫、技術教學
通訊:ccwu@tmu.edu.tw
何淑娟
呼吸治療學系副教授
學術專長:肺部復建、長期照護、呼吸道分子生物學
教學任務:課程研發、教學規畫、技術教學
江玲玲
呼吸治療學系副教授
學術專長:臨床呼吸生理、居家呼吸照護、心肺復原治療,長期呼吸照護、基礎呼吸治療
教學任務:課程研發、教學規畫、技術教學
楊幼蘭
呼吸治療學系助理教授
學術專長:呼吸生理、呼吸治療
教學任務:課程研發、教學規畫、技術教學
甘乃文
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體育長
學術專長:運動科學、籃球、網球、游泳、體適能
教學任務:課程研發、教學規畫、技術教學
鐘雨純
體育教學組 助理教授
學術專長:有氧舞蹈、瑜珈、桌球
教學任務:課程研發、教學規畫、技術教學
cron web_use_log